央广网

梅州市丰顺县砂田菜花灯节:传承客家农耕文化让游子记住乡愁

2019-02-21 10:58:00来源:

  央广网梅州消息(记者曾萍 通讯员胡金辉 林雪琼)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砂田菜花灯节活动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砂田镇举行。新加坡丰顺会馆探亲访问团一行20多位侨贤与砂田镇客家乡亲欢聚原乡,共庆佳节。

  当天下午举行了文艺汇演后,傍晚六点,砂田全镇4个村共14个队伍开始分批次到镇政府广场迎灯巡游,各村花灯形式多样,伴随菜花灯的还有龙灯、走马灯、写景灯、高照灯、高架灯等等,各竞风采。乡民们肩擎几百米长的菜花灯长龙,游村串户,现场人潮如织,礼花齐鸣,锣鼓喧天。新加坡侨贤们与当地乡亲一起接福灯,赏“银牌”(发利是)。

  

  各村队伍在镇政府广场迎灯巡游

  据了解,“菜花灯节”是砂田镇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2019年1月获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金奖,是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年元宵前,村民们开始制作菜花灯。按照惯例,当年结新婚、添新丁的人家,均须办迎灯花酒,制作各款菜花灯,前往宗祠祭祖。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摆宴燃烛,庆祝上一年的丰收,祈祷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让乡亲记住乡愁

   

  新加坡丰顺会馆会长陈廷雷

  新加坡丰顺会馆会长陈廷雷从小就生活在新加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这次参加砂田菜花灯节,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事。我们新加坡丰顺会馆探亲访问团此行旨在寻找记忆,寻找乡愁。我们希望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家乡与旅外乡亲的情谊。

  这次回到家乡砂田,我们深深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非常高兴看到家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生活环境日渐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特别是砂田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我们虽然身处海外,但我们心系家乡,无论走到哪里,难忘的是这份浓浓的乡情。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份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客家人,不会忘记我们的家乡丰顺。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建设,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衷心祝愿家乡越来越好!”

  陈廷雷会长还表示,将捐资200万人民币作为砂田学校的奖教奖学金,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丰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玉辉在活动中致辞

  

  砂田镇党委书记石远平

  砂田镇党委书记石远平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砂田镇将继续加强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并与当地深厚的红色历史结合起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服务大众生活中创新发展,并以花灯为媒介,促进旅游业发展,让乡村更有味道,让离家乡亲记住乡愁。

  传承客家农耕文化

  非遗传承人杨永红介绍了砂田菜花灯习俗的历史由来:三百多年前,先祖杨贞公任揭、饶、埔三邑参将、加副总府武义大夫(四品),卸甲归田后在砂田安居农耕,但粮食和油料匮乏,杨贞鼓励族人播种油菜,并以奖罚分明的治军之法,向族人提出,每年正月元宵节油菜开花之时,杨姓各家和佃耕杨姓农田者,需将所种植最好的油菜花呈现给族人参观,他将给种植油菜面积最大和种得最好的族人“赏银牌”。由此,砂田村户户争种油菜榨油,解决了民众食用油料的问题。从此家家在元宵佳节采摘盛开的油菜花,制作成菜花灯,结成长龙环村游行,庆祝油菜丰收,年年岁岁乐此不疲,继而各村各姓争相效仿,遂成民俗。砂田菜花灯含意美好,“菜”寓为财,“花”寓为男女丁口;篾圈花环寓为“繁”,石菖莆寓为昌,连接起来寓财丁兴旺、繁荣昌盛之意。

  客家山乡的村民们通过迎菜花灯民俗活动,以庆祝元宵节日,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活动,又凝聚了族群之间亲情友情,形成和谐淳朴的村风民风。

  

  “菜花灯”非遗传承人杨永红

  梅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主席李国泰表示,砂田菜花灯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元宵节农民庆丰收的民俗活动。梅州市共有300多项非遗项目,只有砂田采花灯是庆祝农耕丰收的民俗非遗项目,菜花灯节凸显其在振兴乡村中农耕文化的特色,打造乡村农耕旅游的文化品牌,填补了客家民俗在节庆活动中的农耕文化方面的内容。

  

  梅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主席李国泰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客家非遗》执行总编廖君通过砂田菜花灯的例子,向大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个境界——纸上的传承、技艺的传承以及精神的传承。

编辑: 郑柱子

梅州市丰顺县砂田菜花灯节:传承客家农耕文化让游子记住乡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