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清明:致敬老兵的思念 光荣永远与英雄同在

2018-04-07 20:55:00来源:

央广网深圳47日消息(记者叶善坤 通讯员江宏章)清明时节,英雄花开。清明节是中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传统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走进梅州抗战老兵的家中,倾听他们的抗战记忆,记录他们的乡愁,分享他们的故事。

 

在梅城东郊一栋叫“君祥楼”的房子里,从台湾回来养老的抗战老兵张树君儿孙承欢膝下,四代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啦啦啦……”抗战老兵张树君今年已经一百岁了,虽然意识模糊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但对《义勇军进行曲》和《阿里山的姑娘》却记忆犹新。

 “当年我父亲报考军校的时候是24岁,已经超龄了,当时为了能顺利参军就虚报小了两岁……”张树君的儿子张发祥告诉记者,当时父亲已经成家并有了两个孩子,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毅然选择参军报国。

1943年,张树君考入黄埔军校瑞金分校18期工兵科。1945年加入青年远征军。1949年,他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这一去就是近40年,直到1988年回乡探亲时才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据张发祥回忆,父亲去到台湾后,一直牵挂家人,并通过与定居毛里求斯的堂伯书信来往了解家里的情况。1953年,张树君的母亲在原乡去世,没能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1988年,张树君终于回到阔别近40年的家乡。

回想当年父子相见的场面,张发祥感慨万千:“我出生后从没见过父亲,第一次见到他我已经四十四岁了,当时就要给他跪下,他却把我托住,还安慰我别哭,说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到动情处,张发祥不禁用手抹了抹湿润的眼眶。

 重新与家人取得联系后,在1988年至1998年期间,张树君先后11次回大陆探亲。每次回来孙子都载着他到处逛,从状元桥、东山书院,到嘉应学院、叶剑英故居……梅州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爷孙俩的足迹。当时张树君背着从台湾带回来的相机,记录了很多珍贵的时光。现在,君祥楼里还保存着许多张树君整理的相册,一张张老照片承载着张树君对家乡和家人深厚的感情。

 

在梅城东郊,还住着一位抗战老兵李雪萍。


 “当时听到宣传里说日本人如何如何残害我们中国人,飞机又到处横轰乱炸,老百姓天天都在躲,我心里想无论如何也要和日本人搏斗”,作为家中独子的李雪萍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从军报国,后来还偷偷报考了军校,并成功入选。“当时十六七岁的年纪,血气方刚,不打日本人做什么,要是让他们打到梅县来那还得了,只能奋起反抗。”

 1939年,李雪萍从军,后考入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18期化学兵科,毕业后被派到第四战区,曾在独立步兵第1团和独立炮兵第2团当排长,后在司令部当参谋,参加过桂柳会战。抗战胜利后转到重庆任防毒大队中队长。先后到苏州、南京、北京从事军队的训练工作。1948年回到家乡随梅州所在部队起义。

 “去当兵没几个(能活着回来的),古来征战几人回,打仗怕死是没用的,屁股对着敌人那还得了(笑),越不怕死就越有赢的机会。”回忆起当年自己踏入军校大门的那一刻,最让他终身难忘的是大门两旁镶嵌的大字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曾作为特种兵的他,主要负责抗战时期的防化防毒工作,对战当时日军最残忍的731部队。因条件简陋,李雪萍和他的战友们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来学习防化防毒实验,令全身留下许多黑色的斑点。老兵告诉记者,当时环境的艰难是今天我们无法想象的,“不做亡国奴”的心声可以让自己不顾一切,希望年轻一代可以好好努力,为科技进步、国防强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印象最深的是全城都买不到鞭炮了,但周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讲起当年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97岁的抗战老兵依然兴奋如初。李雪萍表示,他所在的驻守南宁部队是在1945815日晚上通过电文知道日本投降消息的,司令部开会后立即向全城通告。当时整个南宁城都沸腾了,全城的人都出来,鞭炮声、锣鼓声,人们奔走相告,弄出一切可以发出声响的东西,表达自己兴奋、喜悦的心情。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对于曾经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兴奋的,而对于当时的大部分日本军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绝大部分日本兵是不想再打的,他们也厌倦了战争,也想回家。我当时是负责为前线部队输送枪支弹药和粮食的,职务最小,但责任重大。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在长沙参与了接收投降日军物资仪式”,说起自己当年的抗战经历,今年101岁的抗战老兵古光鼐兴奋得手舞足蹈,俨然像个孩子般可爱。

 

古光鼐,印尼归侨,祖籍广东梅县,自幼跟随父亲去印尼生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古光鼐于1942年回到家乡梅州参军,属原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军预备6187连特务长,负责前线部队的枪支弹药和衣食住行,参加过长沙会战,守过飞机场,抗战胜利后参与接收投降日军物资,随后随家人到台湾谋生。1989年后一直往来于台湾和梅州之间。



“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时期我们最光荣,我就是负责搞武器的,当时去接收日军武器物资的时候,离日本兵还有大概两百公尺的距离,他们已经放下武器列队向我们敬礼,这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时刻”。光荣、光荣,百岁老人反复强调着令他终身难忘的这两个字,是的,至高无上的光荣属于每一位参与抗战的老兵,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安宁。

1931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这期间,有无数像张树君、李雪萍、古光鼐这样的老兵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为国、为家、为民,赢得尊严、赢取荣光。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又恰逢清明,君祥楼院子里的树发出了新芽,新的生命又将孕育。百岁老兵张树君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他抬头仰望着树梢,似乎在回忆往事,思念父母,思念曾并肩作战的战友。老兵不死,只会渐渐凋零。

编辑: 郑柱子

清明:致敬老兵的思念 光荣永远与英雄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