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能源资本论》出版感怀/殷雄
远眺群山千万重,
幽兰深谷最先逢。
无由感慨寒窗苦,
有幸追求学问通。
一册薄书知己识,
几番雷雨晚霞红。
闻鸡起舞星光在,
旭日携来明庶风。
 
  央广网消息 入选中国道路丛书30本之一的《能源资本论》,自2019年9月中旬上市以来,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再次重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现象。该书作者殷雄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时,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由“能源资本第一人”殷雄、合作者谭建生撰写的这部46万字著作,历时近20年潜心钻研而成,是迄今中国能源领域的第一部原创性理论著作。
  能源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能源这一重大课题,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存在着各种观点甚至争议。但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保罗·萨穆尔森的《经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把能源作为某种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而没有把它看作是资本。
  《能源资本论》的作者研究认为,如果没有能源资本,其它生产力要素就缺少执行职能的动能。鉴于能源资本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生产力的一个专门要素来研究和对待。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观点,从持续创造价值的角度揭示出能源的资本属性,并从历史的纵深论证了能源资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能量源泉,为所有关注能源问题的研究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殷雄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时,深情地讲起了他与能源的“情缘”:我生长在内蒙古,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艰苦。我上小学时,主要的业余劳动就是在野外捡拾牛粪、马粪等动物的粪便,秋天还要在田间地头和沟旁路边割草,用一种叫做耙子的工具在已经收获的田地里搂拾各种植物,当然也包括遗弃的庄稼秆,到树林里搂拾落到地上的树叶。动物的粪便晒干后就是很好的燃料,其它植物晒干后在冬天喂羊。一年四季除了冬天才舍得用很珍贵的煤炭来取暖,其它时候都是用晒干的动物粪便来烧火做饭取暖的。这些经历,在我的骨子里根植下了深深的能源情缘。
  殷雄认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要素有四个:空气、粮食、水和能源。前三个要素适合于整个动物界,只有能源这个要素是人类所特需的。“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我就开始思考能源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的?”
  殷雄介绍,《能源资本论》所涉及到能源和资本两个概念,都是大家熟悉的概念,但当把它们组合起来成为“能源资本”时,不论是从其内涵还是从外延来看,就变成一个全新的概念了。“我们通过分析能源资产转化为能源资本的条件和过程,找到了构成能源资本的四个要素:货币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平台和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统计学中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这四个要素中提取出两个公共因子,并将它们命名为驱动因子和约束因子。生物学中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四种碱基对排列成的双螺旋结构,它承载着生命的信息,仅仅因为这些排列的微小变化,生命的形式就会改变。”
  “如果把能源资本看做是一个类似于生物学中DNA结构,那么,这四种要素就是构成DNA结构的‘基因’,这两个公共因子形成一个携带着这四种‘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因此形成了能源资本双因子干涉理论。”
  能源及理论界专家认为,这一理论是《能源资本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是最大的创新。
  专家评价说,作者运用双因子干涉理论,分析能源资本与社会经济生活中五个重要领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军事力量和大国博弈)的关联性,借用物理学、经济学、气象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的概念,提出了干涉效应、蝴蝶效应、乘数效应、跃迁效应和杠杆效应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受气象学和混沌学中蝴蝶效应这个概念的启发,提出了叠加蝴蝶效应和逆蝴蝶效应的概念,用以分别解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机理,不仅新颖,而且非常有说服力。
  另有专家认为,本书的另一个新颖思想是提出能源资产只有转化为资本才能持续创造价值。作者将资源、资产与资本的概念进行了充分辨析,指出它们的不同内涵。资源是没有转化为资产的自然存在(除自然资源外,也包括人类一般社会劳动价值),但只要不投入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就是不参与商品生产,其价值潜能就不可能发挥出来。资产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有权、资产收益权明晰。这正是资产与资源的本质区别。
  《能源资本论》最后一章能源资本的哲学思辨极具特色和思想深度,两位作者探讨了能源资本的终极形态,提出复制太阳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一般而言人们认为核聚变可能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终极能源,但核聚变的技术难度太大,最难的是在地球上找不到可以承受高温的材料和容器,比如,惯性约束核聚变所需要的点火温度大概是几十亿摄氏度,聚变反应过程中的温度须达到5000万摄氏度以上。对于氢能利用,作者认为通过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氢能本身的能量来源及其利用效率,氢能只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能量利用的一种方式,因其产生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作者提出未来的能量来源应该选择排放量相对较小的风能和太阳能,而且要尽可能与储能技术相结合。最后,作者提出了人类未来是“风光无限”,即终极能源形态是有效利用太阳能及其特殊形态的风能,而只有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做到“风光无限”,这也是对生态文明的尊重与遵从。
  此外,作者还提出能源资本供需平衡包括总量平衡、空间平衡和时间平衡,并形象地提出储能是能源资本的“银行”,只有通过技术突破,将储能这个“银行”的现有功能发挥好、利用好,将其潜在价值挖掘好,才能充分发挥能源资本持续创造价值的属性。
  记者在专访中了解到,作者殷雄系法国工商管理博士(DBA),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广核集团专职董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特约专家,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研究机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任职,从事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和能源资本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出版《经济学笔记》、《非常责任:一个挂职市长的思考》、《诸葛亮治军方略》、《诸葛亮治政方略》、《知与行:核电站大修管理思辨录》、《企业执行力》和《至乐斋诗抄》(三部)等专著,以及《武装未来》、《新干涉主义:冷战后美国军事力量的使用》和《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等译著共23部,发表论文30多篇。
  从作者的履历可以看出,殷雄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科研和企业领导者,更是一位“知行合一”、具有严谨思辨性的理论学者。他告诉记者,正在考虑与能源领域的各类研究机构加强合作,使更广泛的层面的人们了解本书的思想,让能源资本理论真正运用到政策制定当中,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加强对多国能源政策的比较研究,指导我国能源更好地“走出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当人们不航海的时候,舵手是无用的。”我对于能源的研究,可以说只是一种纯粹对事物认知本身的追求,就是在不航海的时候培养和训练舵手。
  殷雄这样总结他的研究和写作。(记者 铸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