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4月9日消息(记者 唐晨)4月11日至4月12日,家庭音乐剧《甪端》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从神话到舞台,从历史到未来……400岁的故宫文物甪端,带着千年文化“穿越”而来。

新华社《两会·影像链接丨守护文化根脉,共筑精神家园》文中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悟空”“哪吒”为代表的中华文化IP持续“出圈”“出海”……从非遗的传承保护,到中式美学的年轻化表达,从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到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跟随这些鲜活的影像,可以感受中华文化在传承与突破中,蓬勃生长的向上力量。

家庭音乐剧《甪端》(央广网发 深圳保利剧院供图)

甪端:故宫文物独角神兽形象

在中国神话中,甪端(Lù Duān)是一种神兽,拥有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等特征,头上长有一只独角,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

家庭音乐剧《甪端》由故宫博物院出品,从故宫186万件珍藏文物中选取寿康宫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制作的甪端香薰炉为主角,携文物家族中的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等文物为主要角色,通过拟人化的音乐剧形式,让文物们瞬间在舞台上活了起来;故宫脊兽、故宫御猫护卫队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宫热点,更能吸引到青少年的关注,拉近了青少年文博视角的距离;剧目中的小高角色,也正映射到当代青少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剧目通过家庭音乐剧的形式,将文物拟人化、文化剧情化,是故宫博物院在社教活动上的一次大胆尝试。这些角色形象性格鲜明、鲜活生动、萌态可掬,真实感人的舞台艺术形象使这部剧具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两年前《甪端》在中央歌剧院首演,之后故宫小甪端动画形象登陆2023年总台央视春晚,之后开启全国巡演之路。

甪端是故宫文物家族的经典载体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从文物本身角度看,“甪端”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寿康宫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香薰独角神兽,至今400多年历史。甪端陈设于帝王宝座两旁,以显示皇帝是圣明君主,身在宫中而知晓天下事,表达“八方归顺、四海来朝”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当代家长对健康、爱运动、善于沟通、孝顺的“家有神兽”的期望。

相关负责人表示,故宫博物院家庭音乐剧《甪端》以珍贵国宝文物为载体,具有现象级文化IP的天然基因和潜在优势,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主导的大方向,老少皆宜,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代表作。音乐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沉浸式观剧可以带来充分独特的情绪价值。

据悉,《甪端》两年半完成130场演出,从用户画像来看,大多数《甪端》观众来自喜欢传统文博和注重艺术美育的家庭。除了展现故宫文物家族的丰富内涵之外,《甪端》还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编辑:常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