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3月10日消息(记者 彭艺娑)深圳市急救中心牵头制定的深圳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设与管理规范》(DB4403/T318-2023)(以下简称《规范》)于3月1日起实施。交通场站、体育健身等公共场所每台AED服务辐射半径不超过300米。

据悉,2017年,深圳启动“公共场所配置AED项目”并将其纳入深圳民生实事项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动员各区、部门、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到AED配置工作中,让深圳地铁站、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口岸、体育场馆、养老院、旅游景点、高校、街道、社区、警务厅、办事大厅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都安装了AED。截至目前,配置在公共场所AED共参与现场抢救228人次,已成功救治6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7岁。

《规范》提出,三类公共场所的AED配置密度要求不同。一类公共场所包括城市主要交通场站、体育健身场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和学校等,每台AED服务辐射半径不超过300米,施救者直线步行3至5分钟可获取;二类公共场所包括公共住宿场所、文化交流场所、 文化娱乐场所、住宅小区等,每台AED服务辐射半径不超过600米,施救者直线步行3至10分钟可获取;除列入一类和二类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均为三类公共场所,根据需求配置适宜密度的AED。

编辑:彭艺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