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12月13日消息(记者 常迪)12月11日,深圳理工大学举办首届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曙光科学节,26名大一学生身着正装走上演讲台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数学、天文学等。
深圳理工大学曙光科学节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常迪 摄)
首届本科生洪宇聪以“脑机接口”为题,针对高位截瘫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能力的缺失作报告,“此次科学节让我对未来学术报告的准备和演讲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洪宇聪说,活动中还接触到了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跨领域的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灵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前荣誉院长李国杰听了同学们的报告后感慨道“觉得后继有人了”。李国杰说自己是第一次听大学一年级的同学作跟科学有关的报告,“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才几个月,但他们的知识水平使我大为惊讶,知识面非常广,也敢于去讲自己的观点,而且题目不是教科书上那些旧知识,都是很前沿的,我很欣喜。”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一年级的本科生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展示。培养兴趣很重要,这样老师和学生在未来的教学中才能配合得更好。
“无论是学生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工程师还是企业家,我们都希望他们将来面向大众作演讲时能充满自信,这就是一个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舞台。”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执行院长梁青宁说。
据悉,此次曙光科学节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是以大一学生为主,书院辅导师只是在旁指导、协助。深度参与整个活动筹备工作的首届本科生丘林沨颇有感触,“参加这次学术报告活动,除了锻炼了我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演讲能力,也锻炼了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对我个人成长很有帮助。”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