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12月31日消息(记者 唐晨 实习记者 陈烁仪 莫凡)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深圳市格必加分子药物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深圳市龙华区之后,又一个“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龙华区。回首即将过去的2024年,深圳市龙华区“上新”的节奏越来越快,“新模式”“新赛道”“新服务”“新城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多极产业为支撑,深圳市龙华区正奋力实现“第四次飞越”。

“新模式”:锻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厚桥表示,“传承+创新”的结合,形成了龙华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1年,龙华新区成立,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到功能新区的第一次飞越;2017年,龙华区成立,实现了从功能新区到行政区的第二次飞越;2020年,深圳市委赋予龙华区新的战略定位,将龙华区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寄望龙华区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龙华区全面开启第三次飞越。三次飞越使龙华区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创新能力国内一流,制造业优势持续放大,新兴产业和时尚产业加速成长,数字经济全市领跑。

陈厚桥指出,龙华区有2万多家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升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数字经济来赋能。龙华区发展数字经济,一是有数字经济的基础;二是有条件,龙华区有很多工业互联网赋能型企业来推动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场景,数字经济可以为全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场景,所以这也促成了龙华区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他表示,龙华区认真落实全市“20+8”产业布局,打造“12+4”产业集群,突出构建“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其中,“1”是指以数字经济为引领,“2”是指以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支撑,“3”是指以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现代时尚产业为潜力新赛道。龙华区将坚持数实融合、数智赋能,以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协同发展。

此外,龙华区陆续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1+22”系列政策,包括1个行动计划和22个专项政策。另一方面,龙华区加快构建“3+3+2”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一个“3”是软件信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创意设计三大优势产业,第二个“3”是产业金融、智慧物流、数字文旅三大成长型产业,最后一个“2”是专业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两大潜力产业。力争3年后到202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5%。

“目前,龙华区新设立数字经济产业企业超1万家,增长28%。新增上市企业2家、总部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连续九年位列全市前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增长超50%,增量总量均位列全市前三。新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826家,增长约40%,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二,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积蓄。”陈厚桥说。

产业集群(央广网记者 唐晨 摄)

“新赛道”:驱动产业创新引擎

创新性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时尚创意产业加速发展,形成了龙华区产业“上新”“新赛道”。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等未来产业。其中,集成电路集群积极与深重投、深芯盟等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低空经济集群健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则,建成低空运营管理创新中心,联合建设无人机适航验证基地,高标准打造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深耕服装服饰设计、家具家居设计、时尚文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领域,全面提升现代时尚产业竞争力。

三一集团总裁助理、深圳市三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俊介绍道:“三一云都园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三一云都园区最大的优势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龙华区本身是先进制造业大区的优势;二是基于三一集团工程装备制造业龙头背景的优势。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具备产业背景的园区,所以我们的产业招商和生态构建,更多会基于上下游和产业生态来构建,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生态上的需求对接,包括研发需求、订单需求等。目前为止,我们园区大概有八十家的企业进驻,其中有一些明星的企业,如海辰储能、武汉锐科等。”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赖铭表示,作为一家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龙华区全力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对企业充满吸引力,如龙华区对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商业化提供专项资金奖励;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强劲的资金支持,借助吸引力十足的人才补贴政策,吸引并汇聚高端人才;同时,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的建设。龙华区从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等三大方面,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生态圈,为企业实现快速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入驻龙华区以来,公司借助九龙山片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的政策指引,在高时科技园建立了研发中心。依托这一平台,我们的创新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推动了多款高端产品的研发进程,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龙华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公司同步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赖铭说。

医疗器械领域类企业(央广网记者 唐晨 摄)

“新服务”:铸就高端制造服务标杆

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厚桥表示,龙华区正从科技金融、智慧物流和生活性服务业三方面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服务中心。

企业服务场景(央广网记者 唐晨 摄)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高标准打造北站产融结合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业态创新发展,丰富和探索公共服务、医疗救援、空中交通、科普教育等多领域场景应用,创新发展数字文旅,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时尚旅游等多元文旅,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技术研发、信息数据、检测认证等专业性服务业,高标准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服务中心;大力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扩大优质供给,引导和激活潜在消费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前瞻布局发展宠物经济,打造全生命周期宠物服务产业链。”陈厚桥说。

“新城区”:绘就宜居宜业蓝图

陈厚桥表示,龙华区从地理位置上属于深圳的中轴,特别是前两年,龙华区实现了“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定位转型。目前,龙华区想要通过整个空间的重塑来打造跟都市核心相匹配的城市品质和城市功能,在规划上强化战略引领,重点打造南北“双中心”南北“双十园”,加快形成龙华中心区的新格局。

“在建设上坚持宝地宝用,重点打造7个重点片区和11个集中连片开发区,增强城区发展‘集约度’。比如,我们正在加速推进梅林关片区规划建设,新增开发量达18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700亿元,‘英雄难过梅林关’将彻底成为历史。同时,我们强力推进11个集中连片用地整备,目前已释放13平方公里优质空间,形成可招商用地3.15平方公里,截至9月底,集中连片开发完成总投资约117亿元,体量居全市第一。最后,在治理上做到智慧高效,重点完善‘1256’精智治理体系。”陈厚桥补充道。

据悉,龙华区近十年来通过多轮土地整备不断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其中近4年就通过三轮大地块整备释放了13平方公里优质产业空间,相当于一个市级重点片区的面积。在今年的第四轮大地块整备中,累计释放产业空间更达到14.5平方公里。当前,龙华区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高位求进的关键阶段,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奋力实现龙华区“第四次历史性飞越”。

编辑:常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