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2月19日消息(记者 荣冀晴)近日,深圳市福田区推出的“AI数智员工”系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被网友称为“AI公务员”。这个政务办公助手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公文生成、PPT制作等多项能力。面对公众对人工智能替代公务员的讨论,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AI数智员工’是辅助工具,是公务员的智能工具包,绝非决策主体。”

人机协同缓解基层“材料压力”

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彭博正在使用“AI数智员工”制作PPT。“这里有两个选项,一个是AI智能选择,另一个是导入本子大纲。我们如果自己有清晰的思路或者领导有特殊要求的时候会使用导入本子大纲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要求AI生成一个大纲,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审核和细节调整,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彭博介绍。

据高增介绍,目前,福田区已上线11大类70名“AI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构建“需求-训练-场景应用-迭代”闭环生态体系,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

“我们不是简单接入通用大模型,而是将政务工作流深度植入系统。”高增说。相较于普通对话式AI,“AI数智员工”创新实现了公文的结构化生成。“以劳动仲裁文书为例,系统不仅需要理解案情,还需严格遵循公文的格式要求,自动匹配相似判例,这些都需要定制化开发。原本写一份文书需要人工梳理各类材料,可能需要花费一上午的时间,但是使用‘数字员工’可能只需要一分钟。”

"数字监护人"制度与内网数据确保使用安全

面对AI技术的应用风险,福田区2024年9月出台了我国首个规范政务AI应用的制度文件《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每个“AI数智员工”必须配备在职公务员作为“数字监护人”,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我们给AI助手划定了清晰的边界。”高增展示了管理办法中的禁止条款:不得进行独立决策、生成有决策的内容需要在使用人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目前全区70个‘AI数智员工’账号均已完成责任绑定,每个账号对应具体岗位和责任人。”高增说。

高增介绍,在数据安全方面,“AI数智员工”的训练数据全部来自政府内网,采用本地化部署,不使用开源数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群众的隐私。”

“很多人看到‘AI公务员’就开始担心它会替代公务员岗位,会减少工作机会,我觉得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人机磨合的程度,所谓机器人雇员终究还是为了让技术为人所用,大家不必担心。”高增说。

编辑:常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