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促进湾区经济繁荣,粤港澳三地财政税收政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三个地区进行财税合作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院长于海峰认为,推动落实大湾区区域财税政策协调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先行先试 建立湾区财税对接合作机制
  在内地和港澳地区税收协调方面,于海峰认为,可以赋予大湾区或者大湾区区域当中的珠三角的9个市,先行先试在财政改革、征收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实现粤港澳三地之间税收征管的对接、合作,包括税收信息的合作等,以进一步便利两地之间的人员、资本,包括物流的往来。
  在一些特定地方采取更为具体的政策举措,比如像横琴、南沙、前海等地,对港澳地区的专业人士、创业者等在这些地方采取所得税的退税政策,如果在内地交纳的所得税的税负高于香港和澳门的税收负担的话,高出的部分给予退税。
  于海峰呼吁,粤港澳大湾区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关税上,能进一步实现关税协同甚至关税一体化,那么,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就相当于一个大的自由贸易区,并且在国际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上成为先行示范区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税协调和税收制度协调方面的一个先行区和示范区。
  此外,于海峰建议,允许香港澳门的相关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税收制度的专业人士来内地就业和服务。加强熟悉粤港澳三地的税收规则、税收征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及相关对接政策的宣传,消除企业、人才在政策信息上的不对称,使政策变成企业的红利,让企业愿意在大湾区内发展成长,然后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水平企业。
  政策引领 助力湾区创新创业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上,是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那么在科技创新方面,财政税收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海峰提出,像粤港澳大湾区内对科技研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目前都有财政的直接政策支持,比如,给科创板、新三板的企业提供便利融资渠道等。对科技企业、高科技平台等,也有一定的税收减免的政策优惠。
  此外,关于人才流动,于海峰指出,人才落户大湾区,在财政上应有相应的安排。比如,解决住房安家、税收退税和补贴的问题,这些从广义上来讲,都是属于财政问题、税收问题。(记者梁恒 刘杰 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