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深圳10月31日消息 今年8月31日,以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为原始权益人的红土深圳安居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之一。

一个多月后,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文,向全国推广借鉴18条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畅通资金循环”名列其中。

以改革开放激活力增动力,“加速度”不断在南海之滨上演。作为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从改革之城,正迈向综合发展的“全能冠军”。GDP总量从2012年的1.295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3.07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7.37万元;经济总量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首位,居亚洲城市第四位。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莲花山顶远望深圳中心区(央广网发 李云 摄)

在新起点上,深圳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改革之城:从“先行先试”迈向“先行示范”

“那时,前海大部分地方都还处于建设阶段,比较荒凉,但前海梦工场的创业环境以及物业管理水平彻底打动了我。”香港青年高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初来到深圳前海的情景。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央广网发 前海管理局供图)

时光回到2016年,高诺与小伙伴在深港青年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前海管理局随即向他们抛来橄榄枝。不久高诺与团队来到深港青年梦工场,创立了一家主要研发和设计专业级移动机器人系统和方案的公司。“除落地时的扶持奖励,例如房租减免等补贴外,前海还给予我们1:1的资金奖励。”

如今,高诺的团队已与国内多家车企达成合作,自主研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诺所在的前海,是深圳近十年岸线变化最大的地方,更是改革创新的前沿试验场。截至2022年9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128米高的“湾区之光”摩天轮被视为“深圳城市新封面”,也是感受深圳西部海岸线脉动的绝佳场所。透过摩天轮的透明轿厢,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道美丽的弧线横跨湛蓝的洋面,不远处的大铲湾码头一派繁忙。位于大铲湾另一侧的互联网科技岛正在建设中,这里将打造全球顶尖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

位于宝安海滨文化公园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央广网发 摄虎 摄)

一路向北,是旅客吞吐量居全国三甲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及净展示面积国内第一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目光转向东北,距离深圳西部海岸三十多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这个曾经以“奶牛场、养鸽场”等农场形象示人的片区集中布局了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科学城。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深圳被赋予的新使命。

一年后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

迈入改革“深水区”,深圳初心未改、敢闯敢试、不断探路,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不只是省钱,最紧要的是高效!”准备经香港出口一批扫地机器人的深圳龙一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沈泽林仅花了不到5分钟,就通过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网络平台,使用“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办妥了深港进出口通关过程中7个环节的申报工作。与一年前相比,服务费一下子砍掉了超八成。

深港跨境陆路运输是深港贸易合作的重要环节。沈泽林介绍,之前在开展深港陆路运输业务时,企业需在两地海关不同平台系统录入数据进行申报,花费的时间长、费用多。2021年11月深圳被列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以来,深圳市商务局以提升深港两地跨境业务用户通关效能为抓手,将“深港无缝清关”服务纳入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地方特色应用。像沈泽林这样的用户只需通过深圳“单一窗口”一个平台即可一键开展业务。

“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只是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推出的众多改革创新举措之一。

率先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率先制定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评价标准,引进境外资金投资国内气候项目……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公布两年来,深圳已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全国领先”。

目前,先行示范区建设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国家发改委先后两次发文,在全国推广深圳的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1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2012年(上图)和2022年(下图)的深圳前海对比图(央广网发 陈宗浩 摄)

“深圳持续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大力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落地见效,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改革综合效能不断提高。”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这样看待深圳的三年实践。

踏上新征程,改革先锋正在打造综合发展的“全能冠军”。

科创之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二十年前,当刘若鹏第一次进入超材料领域时,“超材料”这个名字还没有问世。2010年,刘若鹏和他的团队回到深圳成立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用十年时间,打通了从超材料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在全球首次实现超材料规模化生产。

“实际上我们看深圳的企业,对于一个全新的、前沿性的科学,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到真正的工程装备,变成工业平台去应用,十年时间是个非常快的时间。”刘若鹏这样看待深圳企业的源头创新。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团队检查生产(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十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黄源浩还是一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普通研究员。

2013年,抱着“为智能终端装上一双看懂世界的眼睛”的创业理念,黄源浩选择在深圳市留创园成立公司,进行3D视觉与人工智能方向的研发。两年后,他的公司完成了自主设计的3D传感器量产销售,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

得益于深圳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激励措施,黄源浩在创业路上越闯越勇,技术攻关的创新成果在生物识别、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场景中得以应用。今年7月,其公司实现了在科创板挂牌。

“追光”青年黄源浩在实验室组织技术攻关(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已有商事主体383.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保持全国领先。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2.1万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500家。在科技部今年年初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1》中,深圳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的深圳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1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3.81%,2021年升至5.46%,保持全国领先。已实施近两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为基础研究护航。

坐落于深圳光明区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将办公楼“一分为二”,5楼以下为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创业空间;5楼以上由科研人员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入驻创新中心的易啸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他所在的实验室专注研究“合成进化”,即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室的人工条件下,进化出在自然界中还未观测到的细胞或大分子表型。这些新表型,一部分或将加深大众对生命的认识,另一部分有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得益于创新中心“楼上楼下”融合发展模式,让“穿白大褂”的易啸与楼下“穿西装”的企业家在一栋楼里交流技术、了解市场需求,这种产业反哺科研的模式帮助易啸更快找到技术落地的新方向。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央广网发 摄虎 摄)

在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高级研究员魏景强将自己比喻为“科研路上的长跑运动员”。他在国外有着十余年新药研发经验,借助现代药物化学手段,快速、高效获得临床前候选物、临床申报新药候选物,以及临床阶段新药候选物。

“既要有为这个行业打拼的热情,还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执着的毅力。”魏景强愿意将科研工作看作一场马拉松,相信唯有经历了千百次的尝试与挫折,才能拨云见日。

放眼更广阔的深圳科创版图,鹏城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串珠成链。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在内的3100多家创新载体,正在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文明之城:“拓荒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今年中秋假期,吴毅专门抽出一天时间,一家三口骑车赶到深圳湾公园。欣赏海边红树林美景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向游客宣传“请勿喂食野生水鸟”的知识。

深圳湾畔的候鸟(央广网发 南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家骑过来大约30分钟,手机导航软件测算可以减少碳排放1.7千克。”吴毅说,自己是资深骑行族,平时上下班,都是自行车代步。只有在拜访较远的客户,才会选择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

与此同时,总部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作为全球首个彻底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240万辆,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42万吨,相当于为地球种下约9.42亿棵树。

无论是吴毅这样从点滴生活中改变的“低碳达人”,还是比亚迪这样通过新技术研发闯荡低碳经济的龙头企业,都是深圳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助力者。

深圳人才公园(央广网发 李云 摄)

“深圳蓝”背后的绿色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消费的多维提升。

数据显示,深圳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空气质量居全国特大城市之首,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近80%。深圳还启动了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让绿水青山“生态账”有了科学的价值标准……

一串串绿色荣誉,仿佛深圳身上的“低碳勋章”。

自2013年在深圳龙岗区坪地亮相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被视为推动绿色能源、碳交易、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论坛举办地的国际低碳城旁有一条全长6.6公里的丁山河,沿途分布着坪西、高桥、怡心、中心4个社区。原本丁山河流域存在严重的污染现象,是一条市民绕着走的“黑臭河”。十年来,通过旧工业区改造整治、沿河污水管铺设、景观绿化提升等,丁山河变成了一条人见人爱的景观河。

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央广网发 深圳市城管局供图)

如今,绿色低碳理念早已渗入深圳市民生活方方面面,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多用环保袋、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蔚然成风,换来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十年来,深圳园林从建设“城市公园”到打造“公园城市”,以平均每年新建39个公园的速度,使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238个,公园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

与“深圳蓝”相映成趣,“志愿红”是深圳的另一抹底色。

“快速提高急救志愿者的覆盖率,提升全民急救技能水平,才能保障全民急救可能性。”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杨明川说道。杨明川是一名贵州小伙,早在2016年,当时在深圳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工作的他就积极推广普及急救知识,让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志愿者能够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先施援手。

外卖骑手志愿者在接受急救培训(央广网发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供图)

2018年,义工联与东部公交共同组建公共安全义工联东部公交分队,在公交车司机中发展应急救援支援者。不久后,外卖小哥们也加入了安全义工联,学习面对心脏骤停、高温急症等危急情况的急救知识。

如今,杨明川已将“深圳经验”推广至天津等10余个城市,让上万名外卖骑手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成为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深圳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央广网发 李云 摄)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前,深圳已有注册志愿者283.9万人,占常住人口近15%,志愿服务组织1.5万多个,每天在线可供市民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达1657项。

这就是深圳,改革之城、科创之城、低碳之城、文明之城……十年时光,斗转星移,“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人,正在持续赋予这座城市多维内涵,不负时代使命,不断奔赴新的远方。

百家读城:

 

品读深圳

□ 欧阳德彬

十多年前,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背着双肩包,开始一场自北而南的旅行,寻找一座可以寄居的南方大城。

跟这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我游荡过多座城市,像一只断线风筝。自从到了深圳,便有了一根贯穿锁骨的丝线,无论旅行到哪里,都会匆匆归来。

一踏上深圳的土地,总是能感受到一股奋进的力量和青春的激情。这种贯穿身心的力量,足以改变既定的生活。

我这样在小地方生活过的人,年假期间更能体会深圳大城的魅力。逢年过节没有太多的俗套,也不必亲戚朋友逐一拜访。拜年短信,发或不发,不影响交情;聚餐宴席上的烈酒,喝或不喝,无所谓。住所周边的一些饭馆过年歇业,但是对于从来不入庖厨的人们来说,不愁吃饭。早在年前,很多饭馆就贴出了过年照常营业不涨价的告示。

深圳的年味,不是无所事事的颓废,而是临窗冬阳下捧读诗书,祥和中有奋进;深圳的年味,不是纵酒长歌的狂欢,而是信步穿梭于林荫深处,休闲中有冥想;深圳的年味,不是鞭炮烟花的弥漫,而是街角忽现的一树年桔,简朴中有丰硕。

读书过年是很多深圳人的选择。读一本小说,体会不一样的生活。读一本哲学,追索生命的意义。

深圳是一座庇护城,让无家可归的游子,找到第二故乡。在这里,如果厌倦了身体的旅行,不妨读书,做一番精神上的漫游。

近日读到的《与皮沃父女左岸读书》一书中颇有关于读书的金句:“读书,就是让十个指尖充满灵气。”“书,一旦在手,才能的天平便有了不同的重量。”“有一种护照人人都该拥有,那就是文学护照。它能消灭边界,让人周游世界,穿越时空,与他人相遇。”书不仅可以自己读,还是馈赠亲友之佳品,赠人以书,手有余香,该书作者贝尔纳·皮沃说它打开时像一盒巧克力,合上时像一盒首饰。

有人天天朋友圈晒书,却未必真爱读书,书成了装点门面粉饰自我的道具。有人一声不响,悄悄品读好书,叩开文学殿堂的大门;有人单纯为了乐趣而读,跟随心灵的指引在书海漫游,收获灵魂的丰饶。

人生乐事莫过读书,祝愿每一位爱书人都能拥有贝尔纳·皮沃心仪的读书环境:“专业的阅读需要手头有一支铅笔或钢笔,用来画线、记录和点评。所以,我一直认为,舒适地阅读肯定离不开书桌。我坐在桌前,让日光或灯光照在翻开的书上。”

深圳的街头海风清冽,簕杜鹃鲜艳多姿,菠萝蜜树硕果累累。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一走,便有了新的味道。曾经认识的人,再见一见,便有了新的交情。

庆幸自己生活在“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在这里,每天都是读书日。

(作者系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彭艺娑 周子瀛

编审:韩晓余 孔明

视频:李云

编辑:彭艺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