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开启。来自不同界别的6位委员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深港青年交流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随着国产大模型的加速迭代,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联合创始人邓文俊建议,深圳要发挥自身优势,以“AI+智造”引领千行百业+AI,成为人工智能全球先锋城市,再次成为产业升级的改革先锋。

他建议要大力开放应用场景和推进数据流通共享,加快AI产业落地发展;要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和科技青年的创新创业;要建设AI应用的安全保障能力,防范AI大规模应用带来的风险。

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罗灿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她提出打造“优速通”培养模式,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其中,“优”是优化协同育人模式,请科研工作者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形成协同育人局面。“速”是加速课程体系建设,将课程建设与本地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科普基地开发科学课程,同时分层分类分级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特需课程。“通”是打通育人空间壁垒,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科技产业、家校社之间的壁垒,共同绘制“深圳创新教育地图”。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农业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晨建议,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级的都市农业示范城市,依托深圳城市第六立面提升专项行动,释放城市屋顶空间,结合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零散插花绿地,成体系地建设一批无人、有机、景观化的都市智慧农场,让每一家深圳人都能在五分钟步行距离内找到属于自己的菜园子,让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在深圳率先应用示范。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百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灿明提出从三个方面加深深港青年融合交流。第一,要搭建多元学习平台。他称,港澳委员将牵头组织更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国情研修班系列活动,组织香港青少年到粤港澳大湾区研学,考察科技创新成果,深度体验国情、社情、民情。

第二,要深化文体交流合作,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打造“同心湾区行”系列活动,举办开展形式多样的深港体育赛事。

第三,要强化社会实践联动,港澳委员计划发动100家港资在深企业,以科技创新等领域为主,提供实习与就业岗位,助力香港青年开启职业发展新计划。

如何让深圳的社会组织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幸福西饼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徐晓萌建议,深圳要加快将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纳入深圳市人才工作体系,开展人才专业化培育、职业化发展、多元化激励工作,加快建立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加快建立社会组织人才认定标准和人才评价体系,并在人才落户、就业培训、社会保障、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为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创新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深圳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纪锋建议,深圳以“产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打造“深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有效发挥大赛的牵引作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育人”效果。

同时,推动高校积极对接产业需求,解决产业难题,进一步促进科教协同育人、产教协同育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记者 孙倩文)

编辑:唐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